(通讯员:王琳 摄像 章程 侯瀛)2016年9月28日,中央电视台原文艺中心主任,十五届春晚导演邹友开老师为大家带来本学期“国际传媒大讲堂”系列的第三讲——“中国特色电视文艺的发展和当代挑战”。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电视文艺的过去与未来,希望与挑战,对电视文艺这个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嘉宾介绍:
邹友开,中国中央电视台原文艺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导演,词作家。参与导演了千禧年之前的十五届春晚,有丰富的大型电视文艺节目工作经验。参与制作了《综艺大观》、《东西南北中》等9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他参与策划和编创的节目、栏目和MTV等都深受观众欢迎和好评,其中获国际奖和国内政府级奖的就有200多台。率先提出把流行音乐加入青歌赛,参与创作了《为了谁》、《好大一棵树》等著名歌曲,被认为是“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邹友开老师认为,电视文艺是用文化和高科技谱写的舞台艺术。它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紧密相连,作为现代电视文艺人,一定要紧跟科技的步伐。这几十年邹老师养成一个习惯,过两个星期就要去中关村专卖电视商品的地方转一转,询问一些现代科技发展的信息。“一家一家转下来,慢慢的新知识就掌握了。”邹老师说,“所以你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时刻关心技术的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邹老师认为我们具有先天的优势。“中国的电视应该说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的电视节目基本上以新闻、纪录片、访谈居多。中国的电视文艺则很丰富多彩。中国电视文艺更注重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和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我们的文化艺术有许多品类:舞蹈、诗歌、美术、文学,都可以被电视文艺好好开发。需要电视人广开思路。”
面对当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滥俗化现象,邹老师指出,电视还有一个教育和引导的功能,不能够全部都是娱乐化的东西,需要更多思想性和知识性结合的作品出现。只有内容做好了,有真正的创新点和亮点,对收视率和赞助费的妥协也就不会发生。电视人应首先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再去思考迎合市场的问题。
作为未来的电视人、传媒人,当代中国电视文艺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挑战。如何坚持创新,寻找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新出口,是一个时代的难题。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每一位电视人,都还需要下功夫。
(编辑:朱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