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昕 摄像:佘倩)
了解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普通的文字新闻又有什么区别?这一连串的疑问在9月21日下午黄志敏老师的关于理解新媒体与数据新闻报道的讲座上得到了很好的回答。黄志敏老师是原财新传媒的CTO,现数据工厂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新闻传媒工作经验,在数据新闻的领域更是成就颇丰。
讲座一开始,黄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找工作的纪实片段,从片子中各位学生的采访里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学新闻的学生要掌握的技能不仅仅是文字,不仅仅是采访,还要学更多与新媒体有关的技术,例如剪片、代码和设计,而这也正是黄老师强调的观点“综合型人才才是社会竞争取胜的保证”。以哥大新闻学院为例,以前新闻学院的学生要学很多跟新闻相关的东西,现在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出现了计算机新闻双学位的专业,找工作比一般的新闻学院的学生更加好找。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还对传媒大学设立数据新闻的实验班提出了高度赞扬,“走在了中国传媒事业的前沿”。
为了更详实的说明什么是数据新闻,黄老师现场为同学们展示了16年维也纳数据新闻大赛的一些获奖作品,从国土监督到国家药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再到美国总统选举,这些细碎繁琐甚至难以被人们注意到的数据线索拼凑在一起,再用精确图表描绘出来后,往往可以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发展趋势或分布规律,也有力的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走势。黄老师指出数据新闻的核心就是“可视化”——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事件时,数据往往比文字更能直观阐明事实。而可视化仅仅是新闻表现形式的一种,它只是一种途径无关乎内容,更不会影响新闻的人文关怀,这也打消了不少同学心中的疑虑。
在最后的采访中,黄老师对如何承担GMC培养目标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终生学习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传媒公民的必备素质,趁着年轻,多学习,多充实自己,不要被时代所遗弃”。
做有情怀的新闻人
--从英语新闻评论谈新时期国际复合型新闻人才的素质和培养
相比于黄老师对于专业技术的详实解读,杨锐老师更多从新闻情怀和责任担当的角度来谈论如何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的新时期复合型人才。杨老师的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你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你职业发展DNA奠定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你的第一份职业给予你的经验和素养会深深嵌入你的骨髓当中,影响着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之后杨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央广国际部和中央电视台的工作经历,回顾自己整整30年的职业生涯,“梦想”、“情怀”和“坚守”是杨老师提到频率最高的词。他强调新闻不能“仅仅只有数据”,“新闻要有温度,要有热度,要让人感动”,就像“感动中国你要有新闻人物,而不仅仅是数据。”在谈到自己在央视坚守了17个春秋,杨老师表示一切都是“梦想使然”,从刚毕业时起,他就反复对自己说:绝不当官,一心一意做好新闻主持。也因为如此,他拒绝了这一路上诸多的诱惑,兢兢业业的在主播的位置上一做就是17年,从二套到四套到最后在九套创立了《Dialogue》栏目。另外,杨老师认为,使命感也尤为重要,他正是带着这种使命感采访了数位国家元首,代表中国在世界发声,他说“每个新闻人都应该追求跟国家的事业,国家的未来结合在一起”。
此外,杨老师提醒同学们要记住professionalism这个词,“它对于你今后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有百益无一害的,它让你远离庸俗,远离危险,远离失败,让你更加接近尊敬,这个恰恰是我们稀缺的东西。”在现如今这个梁文道口中的“浮躁是这个社会的集体弊病”的环境下,杨锐老师身上有一种难得的淡泊与坚韧。他心无旁骛,不患得患失,静看花开花落;又怀揣新闻理想,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于传媒事业的最前线。这样的新闻操守正是我们每一个传媒人需要学习和尊重的。
本次讲座给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带来了诸多收获,也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球传媒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朱晨希)